广告归因的方式和算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几种归因模型之前文章中讲到过《【科普】亚马逊广告归因的重要性》,感兴趣的可以看一看。没有绝对的完美的模型,任何模型都存在局限性和不足,最重要的是根据不同公司的业务特征的营销目标,选择适合的归因模型才能最大的发挥价值。

接下来会讲到很多归因案例,从案例中体会归因的重要性。
案例一
买家浏览情况:
1月1日 看到了DSP广告
1月6日 看到并点击了DSP广告
1月11日 看到了DSP广告
1月20日 购买了产品
最终广告销售额会算在哪天展示的广告上面?
答案:1月6日(选中文字即可看到答案)
答案解析:因为DSP广告有14天归因窗口期,理解为:只要点击DSP广告后14天,如果有购买行为,此次点击都会有一定的功劳。首先排除第一次广告(超过归因窗口期);第二次广告和第三次广告的展示都在归因窗口期内,但是第二次广告展示发生了点击,所以其权重大于第三次广告展示的曝光,综上所述,本次销售额会算在1月6日展示的广告上。

案例二
买家浏览情况:
1月1日 看到并点击了DSP广告
1月6日 看到了DSP广告
1月11日 看到了DSP广告
1月20日 购买了产品
最终广告销售额会算在哪天展示的广告上面?
答案:1月11日(选中文字即可看到答案)
答案解析:首先还是根据窗口期,排除第一次广告;第二次广告和第三次广告的展示都在归因窗口期内,而且两次广告都没有发成点击,需要注意:第三次广告展示是最后触达客户的,综上所述,本次销售额会算在1月11日展示的广告上。
案例三
买家浏览情况:
1月1日 看到了DSP广告
1月6日 看到并点击了DSP广告
1月13日 看到并点击了SP广告
1月20日 购买了产品
最终广告销售额会算在哪天展示的广告上面?
答案:1月13日(选中文字即可看到答案)
答案解析:DSP广告只有14天归因窗口期,首先排除第一次广告;第二次广告和第三次广告的展示都在归因窗口期内且都没有发生点击,但是第三次广告展示是最后触达客户的,综上所述,本次销售额会算在1月13日展示的SP广告上。

案例四
买家浏览情况
1月1日 看到并点击了SP广告
1月6日 看到并点击了DSP广告
1月13日 看到了SP广告
1月20日 购买了产品
最终广告销售额会算在哪天展示的广告上面?
答案:1月6日(选中文字即可看到答案)
答案解析:需要注意的事:SP广告只有7天归因窗口期。首先排除第一次广告超出窗口期;第二次广告和第三次广告的展示都在归因窗口期内,但是第二次广告展示发生了点击的,第二次广告的点击权重大于第三次SP广告的曝光,综上所述,本次销售额会算在1月6日展示的DSP广告上。
案例五
买家浏览情况
1月1日 看到了SP广告
1月6日 看到了DSP广告
1月13日 看到了SP广告
1月20日 购买了产品
最终广告销售额会算在哪天展示的广告上面?
答案:1月13日(选中文字即可看到答案)
答案解析:第二、三次广告都在窗口期内,且第三次为最后触达,所以销售额会算在第三次展示的SP广告上,但是SP广告是点击归因,所以销售额将不会显示在SP广告的销售报告上,所以站在卖家的角度看,这笔订单是自然出单。
以上是最常见的几种情况,可以作为参考。先不说归因模型多种多样,客户浏览情况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果再加入SB和SD广告的干扰因素,归因就更难了。所以一定要根据卖家的产品和客户的行为习惯来做好产品转化归因。如果卖家遇到任何归因难题,可以联系客服,跨境卫士专业的团队会帮您解答。
亚马逊广告相关文章:
如果您还有任何亚马逊广告问题 扫码咨询客服
